微信公众号、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,转载请联系授权。
后者得的虽是物理学奖,但有时其受惠面主要反而是化学、生物医学和地质探矿等。近20年前,笔者曾说过: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立足于中国的发展(《求是》2002年第6期)。
211工程批准北大建设6个重点学科群和4个重点学科。双一流大学建设之所以强调学科,还因为当下人们热衷的大学排行榜中还有前1学科等的排名。做什么研究,你首先得明确:属于什么学科,是哪一级学科。我们常常说,我们的时代是科技交叉综合的时代,没有一个重大的科学技术和学术问题可以在单一学科完全解决,这甚至对人文社会科学也如此。无论如何,大学不能以市场模式来运作。
甚至在全世界都没有多少人。这样,应该是为科技人员服务的管理往往成为对科技人员管、卡、压的手段。60岁的李四光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。
独辟蹊径 创立地质力学 李四光对地质事业的贡献不仅是组织工作,他还创立了地质力学,首次提出将力学理论引入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研究中。而这,正是李四光之心愿。后来,马杏垣接到孙殿卿的电话,才知道这是地质力学所成立以来,李四光头一次因为汇报工作进行这么长时间的讲话。从1920年在北京大学任教,到先后开设3期地质力学进修班,李四光一直为中国地质人才的培育呕心沥血:中国恐龙之父杨钟健、中国笔石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奠基人之一许杰、中国第四纪冰川学奠基人之一孙殿卿、石油地质专家康玉柱、地质力学家陈庆宣这些名字响当当的科学家都曾是李四光的学生。
我们不但需要掌握地质学各部门最先进的理论,而且还必须经常总结自己的实际经验,从而把指导我们工作的主导思想,提高到更高的理论水平。1954年,李四光发表了《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》,这篇文章让李东旭深受启发。
次年5月,李四光抵达北京。李东旭用很斯文、很文质彬彬形容李四光。20世纪50年代前后,国内地质院校授课以苏联教材为主,中国自己的教材不多。毕业后,李东旭作为年轻教员留校,1957年听完李四光报告后的第二年,他在房山县牛口峪发现了李四光所说的旋卷构造。
李四光想到,这可能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有关,意味着不只是水圈,大陆运动也可能受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影响,组成地壳的岩石也会留下相应的痕迹 就这样,地质力学的萌芽破土而出。李东旭的人生轨迹真的因此而改写:听完报告第二年,他发现了李四光所说的旋卷构造。●1928年,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成立,任所长。一天傍晚,周济元和学员吃完晚饭,正要出去散步,遇到了从外面开会回来的李四光。
1952年,地质部正式成立,李四光任部长。建立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学,为第四纪地质研究,特别是地层划分、气候演变、环境治理和资源勘查等开拓了新思路。
山脉东西两侧是俄罗斯和西伯利亚大平原,它们的南部边缘被构造复杂的弧形山脉包围。●1958年,被授予苏联科学院院士称号,在北京参加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,地质力学研究室更名为地质力学研究所,兼任所长。
其实,有许多人像李东旭一样受到了李四光的影响。之后,李四光开始留意寻找区域性构造现象间的相互关系,比如皱巴巴的乌拉尔山脉。说不完道不尽,李老堪称真性情。这反映出海水从地球两极到赤道反复进退的现象。地质工作要服务好国家经济建设,要紧的任务有哪些?地质人才要交给怎样的单位培养?当时全国的地质工作者仅有两百多人,为征求意见,李四光给他们每一位都发了信。周济元曾在1962年到北京地质力学所参加第一期地质力学进修班。
随后几年,地质科学研究院(以下简称地科院)等相关专业研究所也陆续投入建设。周济元曾向李四光汇报有关结构面力学性质分类和鉴定的新想法。
尽管这一时期工作任务很繁重,李四光还是亲自参与了北京地质学院的筹备工作,并兼任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所长、地科院下属地质力学研究所(下称地质力学所)所长。创立地质力学,创造性地将地质学和力学结合在一起,提出构造体系新概念。
或许和早年在英国的留学经历有关,在他的印象中,李老从没有大声说过话,也没有做过很夸张的表情。让周济元终身难忘的还有一件事。
■本报见习记者 任芳言 1956年4月,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到北京地质学院(现为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)作报告,主题是《地壳运动问题》。我们每次从李先生那里出来,都觉得很有精神力量,他对我们有新想法也很鼓励。●1936年,《中国地质学》完稿,交伦敦杜马摩尔第出版公司出版。刚开始我们不太了解李四光,我们刚毕业没好久,畏惧心理是有的。
当时李四光已经73岁,住在地质力学所附近的小院子里。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(现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)教授周济元是首批学员之一。
地质力学进修班共举办了3期,153名学员毕业后,大多回到了原工作单位,成为科研或教学骨干。我联系的采访对象中,83岁的周济元先生和86岁的李东旭先生都因工作与李四光有过直接接触。
次年,在研究中国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时,李四光找到了一种纺锤形古生物化石,并为其命名。李四光多年后在地质力学进修班上回忆,那时他已找到三大构造体系中扭动构造体系中的典型之一 山字形构造。
●1962年,举办第一期地质力学进修班。任命之时,李四光正从欧洲秘密回国。年迈时,李四光在一张与家人的合影里,穿一件款式经典的交叉领大衣,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王平表示,北斗全球系统核心星座组网完成之后,精度相比过去提高两倍,且其独特的短报文等功能将为抗震救灾、国际搜救等提供优质服务。
杨长风说,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,先建设北斗一号系统为中国提供服务,再建设北斗二号系统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,北斗三号系统则将为全球提供服务。一个原本需要半年才能上手的新人,细读操作手册后,3个月就能成长成一位合格的员工。
如何在超高密度发射的同时保持高可靠性,成了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面前的难题。与单一轨道卫星的导航系统不同,中国北斗独树一帜,采用由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模式。
这与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有关。所谓核心星座,也就是中圆轨道卫星(MEO卫星,昵称萌星),它们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飞,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,是全球组网中当之无愧的主力。